- 藝術家:于非闇 (1889-1959)
- 質地:設色紙本
- 形式:立軸
- 尺寸:88×47.5cm. 34 5/8×18 3/4in. 約3.8平尺
- 鈐印:于大、閒人
- 題識:擬老蓮筆,似大千道長兄大教。乙亥(1935年)冬仲,非厂弟照。
- 鑒藏印:少雪齋
- 上款:“大千道長兄”應為張大千(1899-1983)。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張大千赴京,北平畫壇名家陳半丁組織的雅集中與于非闇相識,兩人一見如故,遂成莫逆。1933年張大千收到中國畫學研究會的邀請再赴北平,居住在頤和園聽鸝館,彼時文筆極佳的于非闇以平津地區著名記者的身份常常為張大千的藝術和畫展撰文推介。張、于性情相投,曾筆戰徐燕孫,此外,“南張北溥”的說法,亦為于非闇1934年9月15日於《北晨畫刊》上撰文正式提出。
此《寒梅著花》,為1935年寫贈大千道長兄,或正為二人彼時交遊之明證。1935年,是于非闇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正是聽從張大千建議,于氏自是年專攻工筆花鳥。張大千常把好的古代繪畫作品提供給于非闇研習,並建議他‘畫雙勾花鳥,配上瘦金書題款,更覺協調’。大千獨具慧眼的建議,可以說對于非闇的藝術軌跡影響深遠。
是作即作於此重要時期,據畫家自題,“以陳老蓮筆”,陳老蓮即明代畫家陳洪綬(1599-1652),在台北故宮所藏《梅花山鳥》中,可見其以古籀法寫梅幹,筆力雄健。花以鉤勒填彩法畫成,輪廓線條細如游絲,遒勁穩定。花瓣和花蕊都用白粉點染,瓣瓣豐厚,朵朵圓實。石的皴紋扭動,筆墨圓潤而含蓄。于氏之取法,正符合其時畫家於工筆花鳥之探索路徑。畫家自言“(在早期創作中)勾線時,我最初使用的筆法——用筆劃出來的粗細、快慢、頓挫、折轉並不按照物象——鉛筆的筆道,而是按照趙子固筆道的圓硬,或是陳老蓮筆道的尖瘦去描畫。”此作取陳老連筆道之尖瘦。清雅妍麗之外,更有老幹新花,經霜愈秀之蒼勁美感。精神意態,皆非凡花可以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