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集會回到「印章」這個主題。上集提及皇帝都有自己一套印章制式,其中兩位最大藏家分別是宋徽宗及乾隆王。宋徽宗有「宣和畫院」、乾隆王亦有《石渠寶笈》系列。今集會主要講述印章本身,它是與藝術品有關的重要器具。印章的材料也可以用來分辨真偽,例如某朝代已不流行以金屬印蓋章,卻發現有作品蓋上了金屬印章便知道是贗品了。
漢代有金銀銅、玉璽、琥珀、瑪瑙、木等等不同種類的印章。雕刻形式方面,金銀銅通常以鑄作形式、琥珀及瑪瑙比較軟身,用刀會比較方便、玉則相對較硬身,比起琥珀及瑪瑙更難雕琢。

印章的功用並非單單蓋上畫作上,還有辨認身份之用。例如政府公函的官印、私人信件的私印、辨認馬匹的落馬印、動物或圖案的俏型印等等。
到了五代唐宋朝,開始流行銅印技術,通常以鑄印而非雕刻。元朝開始流行石的出現。印的形式包含圓形、方形、白文、朱文等等,宋朝所用的材料包括蜜印及水印,水印即是將印和水混合,質感上會較薄。蜜印是將顏料混合蜂蜜,質感夠黏稠和厚身。不同紙質及材料的印章所呈現的感覺都有很大差別。宋朝比較少用蜜印,大部份都會用水印。直至元代開始才達到平衡,水印及蜜印都有人使用,後期的蜜印更深化為油印,令印章印起來更稠密,當中包含各種礦物質及植物的混合。明代開始,化學材料變得複雜,開始流行用油印,令混色可以更容易混和,主要顏色是紅色配少許黃色。

在明朝,油印都有分「濃、淡、深、淺」,這種工藝品也有其考究的地方。無論用什麼材料作印章,例如玉或銅,隨著歲月的使用材料必定會有一定的損害。例如表面有花痕,甚至有崩缺,考究印章的其中一部份就是比對印章的損害是否與其他畫作一致。不同印章蓋上不同類型的紙張都會呈現不同的效果,這是考證印章時須注意的一點。

「詩、書、畫、印」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如要做到一幅完美的贗品,那印章也是不能缺少的一部份。除了一般的製造翻版印章,也有人會憑空想像臆測印章。另一種方法是靠冶金技術,蓋印後用酸性物料侵蝕罅隙。最後就是3D雷射印章,連再細微的崩壞損壞都能完美複製,但缺點是沒能還完原印章的那種質地及顏色上的層次分明。這些也是鑑定藝術品真偽時應注意的地方。

下集談文說藝我們將繼續討論鑑定藝術品!
想收聽更多精彩內容,敬請留意下集談文說藝!
歡迎點擊以下連結重溫節目:
http://www.metroradio.com.hk/Campaign/2020/104/YSCL/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Instagram帳號(chamberofyoungsnow), 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