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以一段鮮活的家族記憶開場,講述李師成母親李少群女士的生命故事。這位誕生於民國末年的女性,雖身處時代巨變的洪流中,卻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關鍵紐帶。她來自書香門第,家族中藏有珍貴的清代仿哥窯瓷器——一件能讓”桃花開花結果”的傳家寶,這些物件不僅是藝術品,更是文化記憶的載體。特別令人動容的是,即便在物資匱乏的五六十年代,她仍堅持以琴棋書畫薰陶子女,這種文化韌性正是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的縮影。

文化夾縫中的生存智慧
在追憶父親的段落中,我們看到一個充滿張力的文化圖景。這位早年留學英國的無線電工程師(相當於當代的IT專家),代表著西化思潮的衝擊。節目生動描述了那個特殊年代的家庭結構:三位妻子共處一室,彼此以”阿嬸”、”阿姐”相稱,形成獨特的制衡關係。在這樣的環境下,反而是不通英文的二媽、三媽,透過帶李師成觀賞《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黃梅調電影,在荷里活文化強勢來襲時,為他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