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文化藝術方面,其實有很多優點值得讚揚,例如香港亞洲電影節。在舊年代,香港有一個組織名為「Studio One第一影室」專門為藝術電影提供拍攝服務。其中包括由法國名導演Godard執導的電影,他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奠基者之一。另一位法國導演Truffaut也經常出現於不同刊物例如中國學生周報。

香港經常提倡中外文化合作,法國文化協會70年代開始舉辦香港法國電影節,雖然甚少人去,但當中的紀錄片其實非常值得去欣賞。有些甚至站在中東弱勢角度去看事情,同時可以看到法國人的獨立思考模式。當中亦有很多Truffaut的作品。Godard與Truffaut屬於兩個不同派別,Godard出身富貴,是精英分子。他的電影比較嚴肅且使命感較強,目的是刺激觀眾去思考人生問題。Truffaut的電影則比較輕鬆,能看到年青人長大時期人生可能面對的問題,比較有靈性方面的衝擊。

現今香港電影節中也有幾部由年輕人執導的香港電影也是挺吸引人的。撇除了香港不是只有動作片或武俠片的賣點,他們創造了些小品甚至有Truffaut的水準,加上更本土化,例如中下層的悲哀、父子間的考試制度、想在社會中向上爬的制度等等,感人之餘更能為小孩帶來教育意義。
另外有些明星帶起做話劇的熱潮。在外國很多大明星會先讀戲劇,然後到劇場做話劇,成名後才進攻大銀幕演出。香港的明星則反轉,由於香港的著名電視台TVB偏向着重商業元素,將成本壓榨得很低,所以令明星加速成長。